究竟柏金遜症能不能預防?台灣大學學者今年七月在醫學期刊《腦神經學》(Neurology)發表的研究指出,高膽固醇華人服用「他汀」類藥物(statins),或可減少他們患上柏金遜症的風險。

這項研究由台灣教育部資助。研究人員以「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為基礎,分析2001至2008年間接近四萬四千名服用他汀且沒有患上柏金遜症人士的病歷,發現「壞膽固醇」達標後停服的人與繼續服用的一組比較,前者患上柏金遜症的風險較高。其中服用脂溶性他汀(例如simvastatin及atorvastatin)的人,停藥的較繼續服用的患上柏金遜症風險高58%,但水溶性他汀(如rosuvastatin及pravastatin)則未見類似的分別,表示脂溶性他汀似乎具有某種程度的保護作用。另外,服用水溶性他汀的人,日後患上柏金遜症的風險,大約是服用脂溶性他汀的兩倍。

科學界相信,脂溶性他汀可穿越「血腦屏障」,進入腦部,或可因而減少腦部出現炎症,甚至改變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傳遞途徑,或有助減少患上柏金遜症的風險。事實上,柏金遜症正是由於腦幹內稱作「黑質」的部位退化,以致未能產生足夠的多巴胺而起。

他汀作為降膽固醇藥物,一般要終身服用。但是,台灣當局一度規定,當服用至「壞膽固醇」下降至一定水平,便要停藥,不過此做法後來改為可繼續服用,這給予研究人員一個研究停藥或繼續服用有否差異的機會。

負責此研究的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心臟外科主任林昭維表示,尚需長期追蹤研究,以確認脂溶性他汀對減低柏金遜症風險的潛在益處。此外,此研究並沒有分析各人的吸煙習慣、咖啡因攝取及殺蟲劑接觸等與柏金遜症相關的風險因素,可能令結果有偏差。

資料來源:HealthDayMedPage Today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