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劑(placebo),即沒有藥物成分的「假藥」,在某些情況下,也會帶來「療效」。一項於去年初發布的研究指出,以為自己接受了昂貴藥物的柏金遜症患者,他們震顫及僵硬等運動性徵狀大為改善。事實上,研究人員替他們注射的,只是鹽水。這項研究除了再次說明安慰劑有其「療效」(即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外,也說明患者心目中認定所用藥物是昂貴還是便宜,在在影響病徵的改善程度。

負責這項研究的美國辛辛那堤大學腦神經學副教授Alberto Espay認為,醫生應該好好利用安慰劑效應,去大大發揮現行用在柏金遜症患者身上的藥物的療效,甚至可以達到減少劑量,從而減少副作用的效果。Espay稱,與其跟患者說:「我給你藥物服用,看看效果如何。」倒不如跟他們說:「我給你藥物服用,大部分患者得到非常好的療效,你可能也會的。」Espay相信,這樣跟患者溝通,提高他們的期望,能發揮安慰劑效應,從而提高藥物成效。

該研究招募了12名柏金遜症患者,研究人員告訴他們會注射一款新藥兩次,該藥屬多巴胺受體激動劑類別(dopamine agonist),第一次所注射的藥物每劑1500美元,第二劑為100美元,兩者價格有別原因是生產流程不同。研究人員也告訴參加者,兩次注射的新藥,療效相同,只是一個較昂貴,另一個較便宜。但他們沒有告訴參加者的是,兩次注射的皆是鹽水。另外,每名參加者在研究之初,均服用左旋多巴

參加者在注射前及後所接受的測試顯示,先接受「昂貴」藥物的參加者,其運動性病徵改善了28%,改善程度雖不及服用左旋多巴時的多,但十分接近。

此研究於2015年1月於醫學期刊《腦神經學》(Neurology)刊登。美國密芝根州Henry Ford West Bloomfield醫院的腦神經科專科醫生Peter LeWitt在該刊發布的評論指出,此研究帶出一個主要的信息,就是藥物療效會受一些消費者不為意的因素影響,包括價格是昂貴還是便宜。

資料來源:英國皇家藥學會The Pharmaceutical JournalHealthDay News路透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