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剂(placebo),即没有药物成分的「假药」,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带来「疗效」。一项于去年初发布的研究指出,以为自己接受了昂贵药物的巴金森症患者,他们震颤及僵硬等运动性征状大为改善。事实上,研究人员替他们注射的,只是盐水。这项研究除了再次说明安慰剂有其「疗效」(即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外,也说明患者心目中认定所用药物是昂贵还是便宜,在在影响病征的改善程度。

负责这项研究的美国辛辛那堤大学脑神经学副教授Alberto Espay认为,医生应该好好利用安慰剂效应,去大大发挥现行用在巴金森症患者身上的药物的疗效,甚至可以达到减少剂量,从而减少副作用的效果。Espay称,与其跟患者说:「我给你药物服用,看看效果如何。」倒不如跟他们说:「我给你药物服用,大部分患者得到非常好的疗效,你可能也会的。」Espay相信,这样跟患者沟通,提高他们的期望,能发挥安慰剂效应,从而提高药物成效。

该研究招募了12名巴金森症患者,研究人员告诉他们会注射一款新药两次,该药属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类别(dopamine agonist),第一次所注射的药物每剂1500美元,第二剂为100美元,两者价格有别原因是生产流程不同。研究人员也告诉参加者,两次注射的新药,疗效相同,只是一个较昂贵,另一个较便宜。但他们没有告诉参加者的是,两次注射的皆是盐水。另外,每名参加者在研究之初,均服用左旋多巴

参加者在注射前及后所接受的测试显示,先接受「昂贵」药物的参加者,其运动性病征改善了28%,改善程度虽不及服用左旋多巴时的多,但十分接近。

此研究于2015年1月于医学期刊《脑神经学》(Neurology)刊登。美国密芝根州Henry Ford West Bloomfield医院的脑神经科专科医生Peter LeWitt在该刊发布的评论指出,此研究带出一个主要的信息,就是药物疗效会受一些消费者不为意的因素影响,包括价格是昂贵还是便宜。

数据源:英国皇家药学会The Pharmaceutical JournalHealthDay News路透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