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學者在美國夏威夷所做的研究顯示,一種名為「環氧七氯」(heptachlor epoxide)的化學物,或與柏金遜症有關。

「環氧七氯」是已禁用的殺蟲劑「七氯」(heptachlor)被細菌或動物分解而來的化學物,可停留在泥土裡15年,有害人體及動物。1980年代初,夏威夷種植菠蘿的農夫使用七氯來防止蟲害,也使得七氯污染了奶牛的飼料。吃下受污染飼料的當地奶牛,所生產的牛奶便受到「環氧七氯」所污染。

日本滋賀醫科大學的Robert Abbott及他的團隊,以449名居於夏威夷的日裔美國男士為對象,研究他們生前飲用牛奶的多寡,與腦部「黑質」(substantia nigra)內神經元(神經細胞)密度的關係。牛奶飲用的數據搜集期介乎1965至1968年,而黑質神經元的密度則於1992至2004年之間在參加者死後解剖時取得。

研究人員發現,生前每天飲用逾16安士(接近半公升)牛奶的人,黑質神經元的密度較飲奶量少的人少四成。事實上,黑質退化,被指是導致柏金遜症的主因。

此外,那些生前牛奶飲用量最高的人,九成腦部樣本驗出「環氧七氯」;而沒有飲奶的,只有六成三驗出該化學物。

有趣的是,喝牛奶的吸煙者,黑質神經元密度並沒有減少。過往有觀察發現,吸煙似乎是柏金遜症的「保護因素」——吸煙者患上此症的風險似乎較低。

七氯雖已禁用,但不表示它的影響隨而消失。Abbott指出,「環氧七氯」能於泥土及水之中存在多年,所以它也能留在魚及牛奶等食物裡。他又稱,此次研究只集中在牛奶上,但我們所吃所喝所呼吸的,都可能在多年後影響腦部,並在柏金遜症病徵未出現時已令腦部起變化。另方面,此研究正好說明早年飲食習慣與數十年後黑質退化的關係,中間這麼長的時間,正好是改善的契機。

此研究於2015年12月於醫學期刊《腦神經學》(Neurology)刊登。

資料來源: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PubChem網站、美國柏金遜症基金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網站Medscape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