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是柏金遜症患者經常面對的難題,大約六成患者每年跌倒,三分之二更曾多次跌倒。澳洲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項家居運動計劃,希望藉此改善患者的平衡力、活動能力、怕跌的心理及生活質素。結果發現,該家居運動計劃能減少病情較輕患者的跌倒次數,但在病情較嚴重的患者身上,效果則稍為相反。

是項在澳洲進行的大型研究,共有231名柏金遜症患者參與,他們平均年齡為71歲,均能步行,部分需要助行器或枴杖輔助。他們被隨機分為兩組,一半在家中做特定的運動,每周三次,各40至60分鐘,以改善平衡力、腿力及凍結步態(freezing of gait,指患者在起步、轉彎或要通過狹窄的門口時,雙腳似黏在地上不能前行)等問題,並需每個月參加由物理治療師帶領的小組運動(佔整體運動節數的一成三);另一半的參加者只需維持平常的運動量。研究為期六個月。

結果發現,雖然兩組患者跌倒的比率在統計學上並沒有分別,但接受家居運動訓練的一組,平衡力及活動能力較佳,較不擔心跌倒,心情較好,生活質素也改善。

研究人員仔細分析後發現,對於病情較輕的患者而言,於六個月的家居運動期間,跌倒的次數較沒有家居運動的少七成(前者63人,跌倒共計99次;後者59人,跌倒共計435次)。然而對於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而言,六個月家居運動期間的跌倒次數及跌倒人數的百分比,卻較沒有做家居運動的略多,可能基於患者接受運動計劃後活動能力提升,且不再過於懼怕跌倒,反而把他們置於容易跌倒的境地,故此,這些患者開展防跌運動計劃時,應有更多指導及監察。

負責這項研究的悉尼大學物理治療副教授Colleen Canning表示,醫護人員大多只在柏金遜症患者跌倒後,才加入防跌的訓練,但是項研究則指出,相關的運動及防跌訓練應該趁患者病情尚輕時便要提供,不該待他們跌過以後才做。

研究結果於2015年1月刊登在醫學期刊《腦神經學》(Neurology)上。

資料來源:Medscape美國柏金遜症基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