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学者发现,酒渣鼻(rosacea,又作玫瑰痤疮)患者患上巴金森症的风险,是一般人的两倍。这是首个指出酒渣鼻为巴金森症风险因素(risk factor)的研究。他们认为,两种疾病的致病机制很可能相同,均涉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水平上升,宜有更多研究去确认。

酒渣鼻是一种慢性皮肤病,它不只影响患者鼻子,还会造成脸上持续发红,皮肤或呈凹凸。美国皮肤科医学院的网页指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及已故韦尔斯王妃黛安娜,均是患者。另方面,巴金森症患者亦常见皮肤发炎及脱皮。

之前其他国家的初步研究指出,70名巴金森症患者中,接近两成患酒渣鼻,三成脸部曾有发红病征,由是引发丹麦哥本哈根大学Alexander Egeberg及同僚的兴趣。他们分析该国的国家病人数据库(Danish National Patient Registry)自1997至2011年间涉及540万满18岁国民的数据,发现22,387人患上巴金森症,当中22,107人没有患上酒渣鼻,但280人则有。经计算后发现,一般人的巴金森症发生率是每一万人/年(per 10 000 person-years)3.54,而酒渣鼻患者的巴金森症发生率为每一万人/年7.62。

此外,患有酒渣鼻的人较没有患上的早2.4年确诊巴金森症。此研究于今年三月下旬刊登于《美国医学会脑神经学期刊》(JAMA Neurology)网上版。

研究又发现,无论有否确诊酒渣鼻,若曾获处方「四环素类」(tetracycline)抗生素,日后患上巴金森症的风险低2%。美国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脑神经学系的Thomas Wingo在同日刊出的评论指出,这2%看似很小,却很重要,值得深入探究。

负责是次研究的人员表示,酒渣鼻的成因不明,但「基质金属蛋白酶」(一种能分解蛋白质的酵素)上升,似乎扮演重要的角色。医学界也在巴金森症及其他脑神经退化疾病患者身上,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上升。此酵素上升,可造成神经细胞死亡。

美国巴金森症基金的报道指出,若日后的研究证实酒渣鼻确是巴金森症的风险因素的话,医生便可多加留意酒渣鼻患者有没有出现巴金森症病征,甚至藉此及早确诊。

丹麦的研究人员强调,由于是次研究对象主要是北欧人,故未必能把结果推断在其他种族上。

数据源:MedPage Today美国巴金森症基金EurekAlert!美国皮肤科医学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