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医学界知悉巴金森症患者有机会在患病后期,出现认知障碍。近年有研究发现,若柏友同时有「体位性低血压」,其认知表现于站起时,较没有此征状的柏友显著变差。此亦给治疗「体位性低血压」可否改善认知缺损的研究方向,打开一扇大门。

另外,由于此研究同时找出与「体位性低血压」相关的认知缺损,包含着视觉空间处理上的问题,故研究人员也建议医生,应留意患者的步态不稳及跌倒等问题,是否与此有关。

「体位性低血压」属巴金森症的非活动征状。当患者转变姿势,例如由坐下转为站起,会出现血压低引起的晕眩。而在血压读数上,「体位性低血压」的定义是在站起的最初3分钟,「上压」下跌最少20毫米水银柱(mmHg),或「下压」下跌最少10毫米水银柱。

是项研究共有55人参与,他们均没有认知障碍症。其中18人为平时血压正常且已知有「体位性低血压」的巴金森症患者,19人为血压正常但没有「体位性低血压」的柏友,这两组患者平均患病6年;另外18人则为一般人,以作对照。三组参加者的血压及心跳读数均没有差异。

研究人员之后为每名参加者进行一连串认知能力的测试,包括在仰卧与直立的姿势转换之后,测试他们的记忆力、专注力、执行力及视觉空间感,这些测试,都是针对巴金森症患者面对的典型问题而设。

跟对照组相比,两组柏友在仰卧时,均呈现认知缺损;而在转换成站起的姿势时,他们的执行力及记忆测试等表现也较逊。更甚的是,在18项测试中,兼有「体位性低血压」的柏友在姿势转换成站起时,有9项的表现较没有「体位性低血压」的柏友差。不过,当大家回复仰卧姿势时,认知能力便回到正常。

负责此研究的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脑神经学教授Roy L. Freeman,对是项研究中柏友认知缺损的程度感到十分惊讶。他称,就算柏友的「体位性低血压」病征很轻微,可是他们当时的认知能力也会受影响。患者用头晕等典型的「体位性低血压」字词去描述此项非活动征状,未必能把它完全表述出来。如果柏友提及有专注力或执行力的问题,医生需要思考是否与「体位性低血压」有关。

Freeman又表示,基于现行的认知测试多在患者坐下时进行,有可能低估患者站起时的认知缺损程度,以致测试结果也许不太能预测患者克服日常生活难关(例如过马路或外出用膳等)的胜任程度。当他们站立时间过长,血压或会持续下跌,而认知能力在此情况下,没理由期望它会有所改善。

加拿大多伦多Sunnybrook研究所的研究人员Mario Masellis评论时指出,这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它揭示了巴金森症患者姿势转换与认知缺损之间有明确关联,为日后治疗「体位性低血压」以改善认知缺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至于是否需要为巴金森症患者定期进行「体位性低血压」检查,则需要大型研究去解答。

此研究于2016年底发布于医学期刊《脑神经学》(Neurology)上。

数据源:《今日脑神经学》(Neurology Today)、Medscape医疗新闻网站(需登入以阅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