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追蹤期接近10年的研究發現,嗅覺減退或嗅覺缺失會增加患上柏金遜症的風險。這不單跟過往的研究脗合,還表明嗅覺測試可提早至病發前10年即可預測會否患上此症。

雖然此症沒法根治,但負責此研究的流行病學者Honglei Chen強調,辨識早期徵狀仍然重要,一方面好讓患者及早從生活習慣入手,例如多做運動等去改善生活質素;另方面,知道哪些是早期徵狀的話,有助其他研究人員發掘新療法,保護潛在患者不致病發。

Chen及其研究小組分析一項名為「健康、老化及身體組成」研究計劃(Health, Aging, and Body Composition)中超過2400名參加者的數據後發現,在「簡要嗅覺辨認測試」(Brief Smell Identification Test)得分較低的話,日後患上柏金遜症的風險較高。

該2400多名參加者,都是在社區居住的健全長者,平均年齡為75歲。其中約1500名白人,約950名黑人。在平均跟進期9.8年間,共有42人新確診柏金遜症,包括30名白人及12名黑人。

研究人員再把他們的「簡要嗅覺辨認測試」分數與患病情況一起分析(該測試有12款味道需要參加者識別出來,答對1題得1分,滿分為12分),依據分數高低,參加者被歸入三組:高分組(11至12分)、中分組(9至10分)、低分組(0至8分)。三組在跟進期內,依次有7、9及26人患上柏金遜症。研究人員把中分組跟高分組比較,發現前者患上柏金遜症的風險,是後者的1.3倍;把低分組跟高分組比較,低分組患上柏金遜症的風險是高分組的4.8倍。

研究人員又發現,「簡要嗅覺辨認測試」得分最低的,多是年長、男性、黑人、吸煙者、中學或以下教育程度,又或健康欠佳等。

不過,研究人員指出,黑人的「簡要嗅覺辨認測試」得分雖然低,但跟白人比較,他們的柏金遜症病發個案不多,在統計學上,找不到黑人嗅覺減退與預測日後患病之間具顯著的關係。相反,在白人身上,兩者則有顯著關係。

Chen稱,過往有研究指可憑嗅覺測試在病發前4至5年,已能預測一般人日後患上柏金遜症的風險。是次研究表明,相關測試可提早至病發前10年亦能預測得到。

他接受Medscape醫療新聞網站訪問時表示,跟聽覺及視覺衰退比較,嗅覺減退較少得到醫生關注。他認為,醫生應該留意年長病人有沒有嗅覺問題。

此研究去年(2017年)9年於醫學期刊《腦神經學》(Neurology)網上版發布。今年5月,有奧地利的研究人員表示,利用另一項研究計劃的參加者數據,重複Chen的研究,以作驗證,結果跟Chen團隊的發現一致,說明嗅覺減退有很強的潛質作為預測柏金遜症日後病發的指標。

不過,Chen也提醒,雖然確診柏金遜症前,有八至九成的人會呈現嗅覺功能障礙,可是,從另一面看,在嗅覺出問題的人當中,只有少數會發展出柏金遜症。事實上,嗅覺減退的成因有多種,例如慢性鼻竇炎。

他又稱,基於這次研究,嗅覺問題預測日後柏金遜症的病發機會,應用在男性身上可能比女性準確。

此研究並非沒有限制,包括納入分析的樣本(特別是黑人柏金遜症患者)比較少,而柏金遜症的患病情況是事後搜集得來,並在跟進期末期進行,意味有個案可能未被記錄而遺漏。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Medscape、《腦神經學》醫學期刊(之一)、《腦神經學》醫學期刊(之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