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研究人員發現,部分柏金遜症患者接受深腦刺激療法(深腦刺激手術)後,雖然能步行,活動徵狀也改善,但他們沒法再游泳,原因不明。為安全起見,研究人員建議,曾接受同類手術的患者,應在安全的地方及在監督下游泳,直到確認還能游泳,方可以繼續下水。

醫學期刊《腦神經學》(Neurology)本月(11月)下旬刊出蘇黎世大學的研究人員Daniel Waldvogel及同事撰寫的文章指出,有九名柏金遜症患者在接受以「丘腦下」為標靶的深腦刺激療法後,沒法再游泳,出乎這群瑞士研究人員的意料,皆因這些患者在手術後,活動徵狀及生活質素皆大有改善,沒料到手術後會如此。

這九名患者本身都是訓練有素的泳手,就算確診柏金遜症後而還未接受手術前,他們仍能游泳。其中一個個案是69歲的男患者,游泳經驗豐富,他接受手術後,活動徵狀控制佳,對自身的活動能力有信心,因而跳進離家不遠的湖中,一心想暢泳,但他差點溺斃,幸得人救起才沒事。另一個個案是61歲的女患者,她曾數度參加在蘇黎世湖上舉行的游泳比賽,這項比賽,賽程以英里計,惟在手術後,她只能游五分之一英里。研究人員又寫道,九個個案中,有三人把深腦電刺激的主機關掉才下水,他們即可再游泳,四肢的協調亦改善,只是柏金遜症的活動徵狀也急劇惡化,他們因而要立即開啟主機。

這篇文章雖然只提及不能游泳的個案,但此報告的另一位作者Christian Baumann向醫療新聞網站Medpage Today記者指出,他們還接觸了數名本來能打高爾夫球或滑雪的柏金遜症患者,這些患者同樣在接受深腦刺激療法後,喪失相關的技能。

他稱,游泳、打高爾夫球及滑雪等運動,都被歸類為複雜的活動行為/技能(complex motor behaviors/skills),而游泳及滑雪有兩個共通點,一是它們都屬後天學會的行為,非先天賦予;二是它們都涉及複雜的身體網絡,涵蓋大腦及周邊神經。研究人員認為,患者在接受深腦刺激療法後,可能引發某種改變,導致某些患者失去了已習得的複雜活動行為/技能。

這不是首次有醫學報告指出接受深腦刺激療法的柏友喪失游泳的技能而險遇溺。2016年,西澳洲大學的Christopher Lind及同事也曾在《神經外科學期刊》(Journal of Neurosurgery)報告了一個類似的案例,該名病人的電刺激標靶,並非現在常用的「丘腦下」,而是後丘腦下區域。為免發生危險,Lind建議,醫生應該提醒任何接受過深腦刺激手術的患者,需在安全的環境及旁人監督下游泳,直到確認泳術還可以才可下水。

資料來源:醫療專業新聞網站Medpage Today

編譯:特約醫療記者姜素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