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最新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年逾50的人出現焦慮病史的話,較沒有的人,日後較大機會確診柏金遜症。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表明,50歲之後患上焦慮症,與日後出現柏金遜症有強烈的關連。

 

此研究亦確認,抑鬱、睡眠障礙、疲勞、認知缺損、低血壓、震顫、僵硬、平衡力缺損及便秘,皆為柏金遜症的風險因素,出現以上健康狀況的話,患上柏金遜症的風險會增加。

 

醫學界近年透過研究,開始較多了解柏金遜症「前驅期」的徵狀。「前驅期」是指某一種疾病病情變得明顯之前的階段。而柏金遜症「前驅期」的徵狀,包括抑鬱、嗅覺喪失、睡眠問題、疲勞及便秘等。不過,焦慮這項同屬柏金遜症「前驅期」會出現的徵狀,卻較其他前驅徵狀(例如抑鬱)少被研究。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學者,分析該國一個電子病歷數據庫,包括接近11萬名於50歲之後出現焦慮病史的人,以及接近90萬名於50歲之後沒有焦慮病史的人,並排除了年齡、性別、生活模式、嚴重精神病、頭部創傷,以及認知障礙症等因素的影響,發現50歲之後有焦慮病史的人,日後患上柏金遜症的機會,是沒有焦慮病史的人兩倍。

 

美國腦神經科專科醫生Danial Truong接受Medical News Today網站訪問時表示,此研究提供了具有說服力的證據,表明50歲以上人士患上焦慮,與日後確診柏金遜症風險增加的相關性。他也稱,此研究亦表明了焦慮症或是柏金遜症「前驅期」的徵狀。意味着醫學界或可藉此幫助及早診斷柏金遜症。

 

可是,也有腦神經科專科醫生不同意。Clifford Segil接受Medical News Today網站訪問時稱,柏金遜症不是情緒病,與焦慮症有完全不同的生理成因,他不會以焦慮或抑鬱等作診斷柏金遜症的準則。

 

至於此研究的局限,研究人員指出,由於數據的來源是電子病歷,醫護人員輸入資料的目的,是為臨床治病而設,而非以研究為目的,故病人的精神健康紀錄未全然納入在病歷中,因而未必全面反映焦慮對隨後柏金遜症發生率的真正影響。

 

是次研究結果在今年(2024 年) 7月 20 日刊於《英國全科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編譯:特約醫療記者姜素婷

 

資料來源:

Medical News Today

Parkinson's disease: Anxiety may increase risk for people over age 50

 

Parkinson’s News Today

https://parkinsonsnewstoday.com/news/risk-parkinsons-disease-doubles-older-adults-with-anxiety-uk-study/

 

《英國全科醫學期刊》研究原文

https://bjgp.org/content/74/744/e482

返回